诸葛亮没有脸,这是我昨夜得到的答案。
        诸葛亮没有面容,没有声音,没有血肉,他只是一个残存了些许骨殖和传说的虚幻存在。
        从初二到现在,我已不知画了多少张诸葛亮了,临摹、原创抑或是复刻影视剧中的形象,每一张都画得无比痛苦,无止境地修改,因为我根本不相信那是他;看电视的时候,我盯着屏幕,辨认出这是唐国强老师,那是李法曾老师,我欣赏他们的表演,但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诸葛亮。现在我开始怀疑,假若有人将一个五官身材与千年前的他十分相似的人带到我面前,我依然会摇着头说:这不是诸葛亮。
        小时喜欢西洋画,因为真实,即使世上没有马良(季常你好)的神笔,总可以拿图形来自欺。一度认为美术教育部分地削减了我对物质的追求,美由欣赏得到,而非占有。但声色本身,即是物质。
        历史爱好者最大的痛苦在于缺少信息。我们所爱的人,仅依靠单薄的纸页零落的简牍活着,无法被闻听、被触及。于是我们竭尽所能拼凑他们的形容、情绪、生活。读若虚的《诸葛亮传》,总是惊异于她的细腻,不仅在文笔。记得五丈原一段,她写医官行针扎足三里穴。初读时不懂医理,囫囵翻过去,后来听人说胃痛时敲击足三里可以缓解,猛然又想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可惜我不喜欢她的小说,觉得绵软琐碎,那是一个女子描摹心上人的文字。
        之前翻红楼梦的tag,大失所望,观众记下演员的容貌,就再寻不见角色的魂灵了。
        我等凡人,本就没有造物的力量,去塑一尊有眉目面容的血肉之躯。如果想象不存,只剩臆测,那么细节越多,越是失之虚伪。最后这将不是致敬,不是表达,仅是自娱。
        可是我们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钻进故纸堆作无望的挣扎,是为了寻到真实么?诸葛亮自我们认识他的那一天,就已是一抔黄土。那么就让他做一抔黄土吧,我们无法也无需赋予他生者所有的一切。让他在异于我们的时间里活过,仅此而已。

评论 ( 5 )
热度 ( 13 )

© skdbbr | Powered by LOFTER